为深入贯彻落实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“亲近自然,喜欢探究”的核心目标,提升教师开展自然探究活动的专业素养。4月7日上午,我园创新教研形式,组织教师开展“与自然对话”沉浸式户外研修活动。本次活动通过体验式游戏,让教师在亲身实践中掌握引导幼儿开展自然探索的有效策略。
【“广步于庭”——唤醒身体感知】
活动伊始,教科室主任高婵老师向教师们详细介绍了活动流程。第一个游戏“广步于庭”源自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理念。指在春天应早起,在庭院中漫步,让身体的阳气自然生发。

教师们闭上双眼,放松身心,缓缓的在草地上行走。在游戏中用心感受春天的气息,体会自然与身体的和谐共生。
【“以自然之名”——趣味接龙】
随后进入第二个游戏“以自然之名”,每位教师选择一种自然物作为自己的专属名字,进行接龙,接龙过程中需快速说出在她之前所有老师的自然物名称。教师们热情高涨,积极参与。在趣味互动中,不仅锻炼了反应能力,还拓宽了对自然生态的了解。

【“自然寻宝”——锤炼观察技能 】
接着第三个游戏“自然寻宝”将活动推向高潮。教师随机分成三个小组,每组配备自然寻宝卡、放大镜、标本袋、记录本等探索工具。



各小组根据寻宝卡,在校园内寻找。教师们化身“自然侦探”,运用五感,细嗅蔷薇的芬芳,轻抚树皮的纹路,在合作中收集了形态各异的落叶、花瓣及昆虫。其间不时传来惊喜的欢呼:“这片银杏叶像把小扇子!”“快看甲虫背甲的花纹!”教师们通过角色互换,切身感受到幼儿在开放性探索中迸发的观察力与求知欲。



【“蒙眼探秘”——深化协作学习】
在“蒙眼寻物”游戏中,教师两两搭档,一人蒙眼,另一人通过语言引导同伴寻找指定自然物。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老师们之间的沟通与信任,更能让教师通过触觉、嗅觉等感官重新认识自然,体验了在未知中探索的乐趣,为日后指导幼儿多感官学习提供了新思路。


【“声音地图”——激发艺术表达】
最后的“声音地图”活动将自然观察与艺术创作相融合。教师们静心闭目,聆听风声、鸟鸣、落叶窸窣,用符号在记录板上绘制独特的声音地图。这一过程既培养了专注力,也启发了教师们如何引导幼儿用多元方式记录自然之美。

活动最后,高老师在总结中提出:“今天的五个游戏对应了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做‘采集者—观察者—创造者’三个梯度,只有我们教师先成为‘会惊奇的大孩子’,才能更好地守护幼儿与生俱来的探索本能”。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带入到日常教学中,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然探究,让自然教育真正浸润日常教学。
此次创新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,也为幼儿园自然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园将继续探索“寓教于自然”的实践路径,让教育在绿水青山间自然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