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胖不仅会改变儿童的体型和体能,同时会增加2型糖尿病、血脂紊乱、非酒精性脂肪肝、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,使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低龄化。此外,肥胖还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,增加抑郁、焦虑的发生。因此,胖墩墩≠养得好,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亟待重视。
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,如高能量摄入、身体活动不足等因素造成。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肥胖的危害,那么,究竟该怎么判断孩子到底算不算肥胖呢?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饮食呢?
一、我的孩子算胖吗?
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,主要依据体质指数(BMI),即体重(公斤)/身高(米)的平方(kg/㎡)的比值来判定。例如:一个7岁男孩,身高1.22m,体重30kg,BMI=30÷1.22÷1.22=20.16(kg/㎡),对照下表分类标准,BMI大于18.7,属于肥胖范围。

二、孩子如何“健康”地吃
《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》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饮食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。
1. 小份多样,保持合理膳食结构。
2. 辨证施食,因人因时因地制宜。
3. 良好饮食行为,促进长期健康。
4. 积极身体活动,保持身心健康。
5. 多方合作,创造社会支持环境。
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,做到吃饭八分饱。选择合适食物,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,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。减少高油、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,如油炸食品、甜点、含糖饮料、糖果等。
肥胖儿童青少年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,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,最后吃谷薯类。不暴饮暴食,细嚼慢咽。用餐时长适宜,早餐约 20 分钟,午餐或晚餐约 30 分钟;控制每餐膳食总能量的摄入,晚上 9 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。

儿童青少年肥胖需要家庭、学校、医疗机构和社会等多方合作,家长可至专业营养门诊咨询。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告别肥胖,拥有热辣滚烫的人生!